根據台灣國民營養調查,說明青少年與成人體重過重加上肥胖盛行率分別26%與49%,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了防止國人體重過重之情形,教導民眾透過「聰明吃、快樂動、天天量體重」,維持健康體重,擺脫慢性病的威脅。
每日由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營養素,吃入與消耗的熱量達到平衡,就是「均衡營養」維持健康的基礎。同時參考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,建議以合宜的三大營養素比例,蛋白質 10-20%、脂質 20-30%、醣類碳水化合物 50-60%為基礎。人體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約 4 kcal / g,油脂在人體內完全氧化後的能量產量約為 9 kcal / g,它是由三個脂肪酸連接到甘油。當在人體消化吸收時,會再將脂肪酸與甘油分離進入人體。但脂質你選對了嗎?!
先來了解脂質(lipid)是什麼吧
哺乳類脂肪組織中98%的脂質是三酸甘油脂,其中脂質還包含了脂肪(fat)、蠟(wax)、磷脂質(phospholipid)、膽固醇(cholesterol)、酮體(ketone)等物質。
主要作用分別為:
1.供應人體每日所需要的能量。
2.合成激素(hormone)的拼圖。
3.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。
4.保護與阻擋外來的異物。
5.人體的新陳代謝不可少了它。
6.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代謝,如維生素A、D、E、K。
因此脂肪酸的特性以鍊長和鍵結而有所分別,以鍵結可分為飽和&不飽和的形式,如下圖:
美國心臟學會 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AHA)於 2019 年的心血管疾病飲食指南建議,飲食以MUFA和PUFA 代替 SFA,將平均總脂肪攝入量減少到每日攝取熱量的30%至35%,並將SFA減少至熱量攝取的大約10%,以降低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 (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)的風險,這些保護是你要知道的!
文 : 營養師 奈森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